MySQL 参数解析 back_log

1. 参数说明

back_log 参数可以理解为 MySQL 缓存的尚未处理的连接数量,当 MySQL 在短时间内收到非常多的请求时,一时间处于不过来时,这个参数就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
MySQL 主线程在会花费一些时间来检查连接并且为连接创建新的线程,当短时间内收到大量连接请求时,back_log 参数表示 MySQL 主线程在暂时停止响应新请求之后,可以在内部堆叠多少个请求。如果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连接请求,则应当调大这个参数,否则客户端会报获取连接失败的错误。

换句话说,这个值是传入 TCP/IP 连接的侦听队列的大小,这个队列大小,操作系统有它自己的限制,可以查看操作系统 listen() 系统调用的相关文档说明,back_log 的大小不能设置的比操作系统限制的值大。

在 MySQL 5.7.19 源码中,该参数最终传给 listen() 系统调用,如下:

result= listen(mysql_socket.fd, backlog);

back_log:

  • 作用范围:Global
  • 动态修改:No,不支持动态修改
  • 默认值:-1,自动计算,50 + (max_connections / 5),上限为 900
  • 最小值:1
  • 最大值:65535

以上是 5.7 的参数值,8.0 版本略有变化,默认值等于 max_connections。

2. 调优场景

该参数通常不需要调整,但在某些场景下,比如短时间内有大量连接时,可以适当调大该参数。

举个例子,使用 sysbench 进行性能压测,1000 个线程并发,在自定义的 lua 脚本里,在 event() 函数中创建连接,执行 SQL,关闭连接。这个场景会频繁地创建连接和关闭连接。如果 back_log 设置的较小,则 sysbench 在执行过程中会报获取连接失败的错误,查看数据库 processlist,发现大量连接处于 login 以及用户认证状态。调大 back_log 值,则会缓解该问题。

上述场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很少会出现,因为这种短连接应用,频繁创建和关闭连接,性能差,消耗资源多,容易出错。更合理的方式是使用连接池,保持长连接。

文章评论

0条评论